从“制造”到“智造”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企业

2018-10-31 10:27:21 jiaxipera 浏览次数 5216

嘉兴改革开放40周年风云录之解码“世界冰箱心脏”加西贝拉系列报道

 

从“制造”到“智造”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企业

 

——有一种“奋斗”叫加西贝拉发展


晚报记者 吴觉  

通讯员   干萌  傅宇琼  

081.jpg    

    

大国重器,制造强国。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

  10月16日,坚守实业报国、坚持高端制造的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再获殊荣。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加西贝拉总经理朱金松站在世界第二大家电制造商伊莱克斯的最高领奖台上,接受“最佳供应商”的表彰。伊莱克斯在全球有3200多家供应商,仅邀请29家参加颁奖大会,而获该奖项的只有6家企业,加西贝拉也是亚太区唯一荣获最佳供应商的企业,中国“智造”的身影又一次在世界舞台上展示魅力。

  志在巅峰,乐在攀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一要求更加坚定了加西贝拉实现行业世界冠军梦的决心。今年七一,朱金松在加西贝拉庆祝建党97周年暨“两学一做”表彰大会上上专题党课——《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为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企业而奋斗》,这是全体加西贝拉人的心声。

  从“重视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加西贝拉满怀豪情朝着“做强做优做大冰压主业,做快做成做好新型产业”,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企业的目标奋进。

  从最初阿斯贝拉人质疑加西贝拉借用“贝拉”二字,到如今阿斯贝拉退出历史舞台,阿斯贝拉人深情地说“阿斯贝拉没有消失,它在中国的嘉兴”,加西贝拉的高质量发展,无疑代表了世界先进制造业的“中国好声音”。


大图1.jpg


引进国外生产线,开启消化吸收到再创新的道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冰箱这种当时的新鲜事物就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仅仅在浙江,冰箱企业就有30多家。作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嘉兴“四大名旦”之一,益友冰箱在那个年代名声大噪,让嘉兴人深感自豪。

  但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当时的冰箱缺少一颗“中国芯”,最关键的部件压缩机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正是振兴民族制造业的责任心,1988年12月28日,加西贝拉应运而生。加西贝拉在王店小镇酝酿孵化之时,瞄准的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1991年,当时世界一流压缩机公司——意大利阿斯贝拉(Aspera)的技术、设备、生产线,漂洋过海来到位于嘉兴王店镇的加西贝拉。

  虽然,加西贝拉项目建设得到了全市上下的大力支持,生产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也由外方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但是,当这些外部力量消失之后,加西贝拉后续发展最终所依靠的是什么?这成了摆在加西贝拉人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洋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离“断奶”的时间已不远了,在加西贝拉人看来,想要实现加西贝拉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依靠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以我为主”,这就是加西贝拉对这一问题的明确答复。

  加西贝拉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陆龙泉告诉记者,当时,在液压油加注过程中,一台下线机缺少线架盘,车间员工就自行设计制作了一台;定子生产中需吊运漆包线设备,购买要上万元,车间技术工人利用一台闲置设备进行了改造;定子兰化炉虽经外方调试,但仍留下许多待解的难题,厂里的大学生们译资料、搞调研、摸工艺,最终顺利将一批合格定子送到电机车间……

  百日攻坚战很快就过去了,在加西贝拉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1992年上半年,1000多台(套)设备完成了安装和调试;同年6月20日,加西贝拉生产出了第一台压缩机。就像人学会说话后话会越说越流利一样,此后的3年,加西贝拉向实现国产化努力,并且每年都跨一大步,到1995年,加西贝拉达到了最初设计的产能——年产100万台,并且创造了超亿元的利税。

  在益友冰箱渐渐走向消失的时候,加西贝拉经中国名牌商品库组委会审核,“jiaxipera”品牌列入了“中国名牌商品库”。加西贝拉用3年时间走过了国内同行5至8年的发展历程,由此迎来了自己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再造一个加西贝拉,二厂建成开启企业发展新纪元


    正在加西贝拉发展风生水起之时,全球知名压缩机厂商在我国的布局也逐步展开。国内外市场的饱和以及亚洲金融危机,使尚沉浸在荣耀中的加西贝拉订单锐减,1997年产销量仅仅68万台,同时深陷“三角债”的困境,危机四伏。

  1998年10月,朱金松临危受命,从嘉钢调任加西贝拉总经理,并依靠员工创新拼搏杀出了一条“血路”。

  当时不少企业还停留在“等、靠、要”阶段,朱金松上任不久,加西贝拉就率先建起了国内冰箱压缩机行业首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大幅提高技术人员的绩效奖金,摸索出了一条从消化吸收到再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道路。朱金松还在企业内部树立了“人人都能创造奇迹”“技术升级重要,管理更重要”“质量是桶底”等理念,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2002年被朱金松定义为公司“发展年”,他决心以发展迎接挑战,以发展求得生存,与华意的牵手合作,解决了企业发展的资金之困,“二次创业”的号角正式吹响。

  时势造英雄。2003年,“八八战略”的号角吹响大地,加西贝拉人创业创新的豪情空前高涨。据悉,加西贝拉的创业之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做强主业,通过新工厂的建设、老工厂的改造,逐渐打造成全球单一地区最大的压缩机生产企业;第二步是通过合资、合作、融资等多种途径,发展“第二产业”,逐步形成加西贝拉产业集群。

  在公司一厂走集约化道路,不增加1分土地,年产量从100万台扩大到500万台的同时,2004年,加西贝拉决定投资建设公司二厂——“年产200万台环保节能高效压缩机生产线项目”,配套新建国家级制冷压缩机研发中心,选址在如今南湖区的亚中路。2006年4月8日,“200项目”开始动工建设,在历经365个艰苦的日夜之后,加西贝拉终于于2007年4月8日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200项目”联动试产成功,顺利生产出第一台自主研发的高效压缩机,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再造一个加西贝拉变成了现实。

  “项目成功,意味着我国第一条产品自主设计开发、工艺自主研究确定、设备自主选定的压缩机生产线正式诞生。”谈到“200项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建生自豪地说,项目联动后仅用了4个月时间,企业就顺利实现了压缩机月产量超过20万台的达产目标。

 

461.jpg


向“智造”迈进,“机器换人”成为三厂响当当的名片


   一晃,时间跨越到了2012年。彼时,中国已成为世界冰箱制造业中心。为了和冰箱企业形成长期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市场和行业都要求加西贝拉具备产能爆发优势和生产品种规格优势。

  为此,作为国家产业振兴技术改造专项、浙江省技术改造“双千工程”和嘉兴市重大转型升级项目,加西贝拉三厂——“年产500万台超高效和变频压缩机项目”于年底正式启动建设,总投资10亿元,分两期完成,选址在嘉兴工业园区内。

  为规范项目建设,保证顺利建成,加西贝拉专门制定了《“500项目”管理大纲》,指挥部的领导更是每天早上6点多就到工地,一天到晚在现场转悠、“找茬”,几乎所有施工项目都要亲自监督查看。

  浙江省经济建设投资公司原总经理姜宁说,他长期搞投资,经历过很多项目,一般的工程都是要推迟工期的,只有加西贝拉,不但全部按照计划完成,还常常提前。

  当然,“500项目”绝对不是“200项目”的简单复制,而是升级换代,向“智能”制造迈进。产品项目选择了自主研发的T、V、Mini系列,完全符合国内外用户对环保、高效、节能、变频、小型化压缩机的最新需求。“三厂的设计要有前瞻性,要做到5年、10年后我们的设备在世界上还是处于先进水平!” 时任总装三车间主任傅焕田的慷慨激昂,令记者至今记忆犹新。

  加西贝拉“机器换人”,生产线定员从580人减少为280人,降幅50%以上,达产后生产效率提升50%。得益于引入“机联网”技术,加西贝拉将最先进的第五代控制系统及无线射频识别、视觉识别、远程诊断等技术应用于生产线,现场生产数据统计分析更便捷,产品质量追溯得到有效保证。三厂因而成为“样板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制造业同行参观学习,每年接待参观者超过200批次。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紧接着的2016年12月,总投资1.5亿元的加西贝拉技术研发中心新大楼投入使用,这是目前世界一流的压缩机技术研发平台,拥有冰箱压缩机领域最先进的研发装备。

  近几年,按照《中国制造2025》和浙江省“机器换人”行动计划,加西贝拉在“500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智能制造,大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2017年和2018年,先后又建成了两条国内首创、世界先进的智能化变频压缩机生产线,展现了加西贝拉人不懈奋斗的“红船精神”。

  记者获悉,2018年,加西贝拉的主业,冰箱压缩机产销量将再创历史新高;加西贝拉的新业,上海威乐汽车空调器有限公司和加西贝拉科技服务公司,按照新时代的要求,积极践行高质量发展的承诺。

  面向新时代,加西贝拉人不断深化从“制造”到“智造”的提升,在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企业的新征程中奋勇前进。